编者按:
"两湖碧绿一桥通,错落人家暮霭中。"榕湖因湖岩生长古榕树得名,在很多老桂林人的心中,榕湖就是城芯所在。约1800米的岸线,串联起无数桂林人的榕湖记忆,也娓娓道来他们关于榕湖的璀璨岁月......
李天雪简介:
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、硕士生导师、广西课程思政教学名师、桂林市拔尖人才、桂林历史文化研究院副院长。
RONGHU MANSION
初见李天雪教授时,他正好在筹备一场关于榕湖与历史名人的文化讲座。
在榕湖公馆的榕湖人物掌故系列知识分享沙龙上,李天雪为我们讲述了榕湖湖畔历史中的人物掌故,带领我们悉知脚下土地走过的岁月,领略湖水流趟过的时间。
榕湖之美不仅美在自然,更美在人文。李教授说,在这里,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与南宋豪放派词人跨时空相遇,一片赤诚的越南无产阶级革命家胡志明曾经挥汗青春与热血,如今都化作榕湖这一篇章的历史,滋养着在这里生活的人们。
图|实拍
一座书院,培育了桂林莘莘学子,一座榕湖,串联起两方岁月的难忘交织。高中时李天雪就读于桂林中学,而桂林中学的前身,就是榕湖书院。
榕湖书院是在清道光十四年,由广西布政使郑祖琛创建。因书院地理上靠近桂林名胜榕湖,因而以榕湖精舍命名。
图|实拍
从桂林中学沿榕荫路步行到榕湖,只需要10分钟。这里曾经是桂林最富烟火气的地方,学生们放学后都喜欢在附近觅食闲逛,然后走到清幽的榕湖边上游玩。
虽然早已告别了青春岁月,但这段与榕湖结缘的回忆一直刻在他心里。
图|实拍
在筹备榕湖人物系列知识分享沙龙时,李天雪想到的是,自己儿时看到的,更多是榕湖的外在美,榕湖还有很多精彩的「内在」,应该被更多人看到。
图|实拍
榕湖的内在美,在其人文历史。
冗长的历史文献虽然枯燥,但凭着一颗「让更多人认识历史,了解历史,爱上历史」的决心,李天雪坚持了15年历史研究工作,现在主要专注于桂林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、保护、传承。
图|实拍
从回忆榕湖岁月,到深入榕湖历史,李天雪多次感慨城市发展之快。在关注城市未来发展之余,作为在桂林成长、生活的桂林人,更应了解桂林的历史,了解我们脚下土地的故事。知来处,方明去处。
每一个初识榕湖的人,都不会忽视它的清幽与美丽。随后便是从沿岸的历史建筑与人文典故中,惊叹它的丰富内在。
越深入了解,越对榕湖的历史文化着迷。在李教授的文化沙龙里,我们又从更有趣的角度,重新认识了榕湖。
图|实拍
榕湖北岸的"古南门",是宋代的城墙遗址,匾额是郭沫若写的;宋代诗人黄庭坚和苏轼关系非常好,为当朝的章惇、蔡京所排斥,被贬时路经桂林,曾经在榕树下的湖边系缆停盘,后人为了纪念他建起了榕溪阁,吸引了不少文人来打卡;宋代诗人刘克庄就是在"打卡"后,写下《榕溪阁》这首诗。
图|实拍
"古时候很多风云人物都喜欢来榕湖,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雅士跟随自己的偶像来打卡,古代也有粉丝经济"。
榕湖很有魅力,这就是它的"名人效应"。每一位来到榕湖的文人名士,都是组成榕湖璀璨历史的明珠。历史文化是一种需求,而名仕带动的粉丝经济,则为榕湖带来了独特的精神价值。
图|实拍
但在此之前,桂林人对榕湖的深厚情感由来已久。这种情感来源于什么?仅仅是因为名人效应、粉丝经济吗?
每一位心念榕湖的人,都想知道。因此,在更深入的讲座讲解中,我们穿越回过去,拼凑起无数历史碎片,将璀璨完整呈现。
榕湖历经千年而澈,见证了古往今来的风云变迁,老桂林人对生活的向往也向来绕不过榕湖。
从城市建设的角度讲,榕湖两岸是城市的中心,毋容置疑。中国城市历来推崇中心化发展模式,桂林历史上多重中心叠加效应最明显的,就是榕湖沿岸。
图|实拍
"许多风云人物,都住在榕湖。"
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图书馆、榕湖饭店、白公馆、古南门、清代中叶诗画家罗辰"芙蓉池馆"旧址、清代词家半塘老人王鹏运旧居遗址、近代学者马君武的故居......
以湖岸为线,榕湖周边聚集了众多名人故居或文化遗址。历经千年造就的独特繁盛贵脉,越深入了解,越能窥见榕湖的价值厚重。
图|实拍
榕湖一直以来都是老桂林的休闲场所,周边政府机关、公共服务文化设施较多,城市最好的资源都汇集于此。长此以往这里就成为了桂林人向往的中心。世代累计的情感、情怀,也随着时光越发深厚。
虽然已过千年,但榕湖始终是桂林人心中的"明珠",是桂林的自然坐标,更是桂林的文化坐标。
图|实拍
在榕湖文化沙龙的最后,李天雪告诉我们,过去榕湖是文人墨客喜爱的居所,如今新时代打开新局面,榕湖是生命力的象征。
图|实拍
擦亮文化新名片,新的事物,正在这片土地上绽放。
南宫28·榕湖公馆
建面约97-173㎡湖畔臻品
建面约152-219㎡星空穹顶
全城争藏,恭迎品鉴